发展规划处
向下箭头
战略研究

[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提供可借鉴的落地方案——《新时代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改革研究》评述

日期:2025-07-10     作者:     编辑:发规处    阅读: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亟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提供基础性支撑,但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与评价标准等不甚明确,影响并制约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结构的适配度。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指出“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建立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都标志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体系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因此,如何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具有本域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体系,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

浙江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应卫平研究员撰写的《新时代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改革研究》,就是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评价的专著,一经问世便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作者认为,大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应该坚持问题导向,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从大学五大职能入手,以产教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学校坚定办学定位、加快组织变革、强化办学能力和提高办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正向、积极的作用。

该成果基于我国70余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实践,作者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四阶段”发展理论、应用型本科高校“三层次”类型理论和“五位一体”多元评价理论。

一是提出了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从萌芽、探索、壮大和发展以及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四阶段”发展理论。作者将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追溯到“1949年后新建的一大批直接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专门学院”,丰富了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办学历程;

二是提出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本质特征,将部分博士点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纳入应用型,提出了“应用研究(或创新)型、应用技术(或教学)型、应用技能(或技艺)型”的“三层次”理论,丰富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类型和内涵;

三是作者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改革的实践案例等进行系统研究,基于三大原则和六个维度,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具有较强逻辑性的新时代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理论体系,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体系。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冠名“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的专题研究著作,有较大的政策价值与学术意义。在开放与借鉴过程中,作者基于高等教育发展情境和本土实践建构评价框架,并提出有价值的落地策略,对于帮助应用型本科高校防止或克服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偏颇,将持续地发挥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高教强省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中心(浙江智库)主任苏强